博白县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,创新服务举措,聚焦企业发展难点、痛点,着力在资源整合、平台搭建、政策扶持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,企业和群众获得感、满意度持续提升。根据2023年度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,我县在全区70个县(市)中排名第11位,处于第一方阵水平。 下好营商环境“一盘棋”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,更是竞争力。 博白县始终把玉商回归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“一号工程”,全力推动产业回迁、资本回流、项目回投、人才回聚,目前新签约玉商回归项目累计89个,总投资65.99亿元,落地开工78个,累计完成投资12.42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5.84亿元,玉工回归人数共12358人。 △龙潭产业园区白平片区的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项目。 全县上下一盘棋,紧抓重大项目推进工作,依托“33362”工程部署,实行项目领导责任制,统筹推进566个重点项目,重点对53个攻坚项目94项攻坚事项实行日历作战、滚动突破。县处级领导深入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点、堵点,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召开项目书记办公会协调解决项目问题,加快推动项目早开工、快建设、早投产。 创新实施人才服务专员制度,“拴心留才”和“助企纾困”双管齐下。成立驻广东省人才工作站,聘请“引才大使”30名,聚力满足芒编、水稻制种、桂圆、白切等乡土人才的学习需求。设立“人才走访日”,深入一线了解人才需求,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中心、菁英人才服务站的作用和专员代办服务,协调解决人才配偶安置、医疗保障、子女入学等“关键小事”30多件,开展各类人才慰问活动50多场次,覆盖200多人次。 目前,博白县(不含龙潭产业园)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35个,排名全市前三,累计完成投资约21.88亿元,规上工业产值123.70亿元(增长16.5%),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总营收0.95亿元(同比增速13.8%)。 做好助企发展“局中人” 在不断完善“最多跑一次”“一网通办”“跨省通办”等系列便民利企举措基础上,又将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作为优化政务服务、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,开设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窗口,实现12项国家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高频事项落地生效,今年以来共计产生4573件办件,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。 推行企业开办线上“一网通办”与线下“一窗通办”两种模式,实现1个环节、0.5个工作日内办结,目前实有市场主体 76740户,较2023年底(75932户)增长0.96%,新登记市场主体5679户,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 △县发改局局长陈晓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指导工程建设项目“一窗受理”业务。 设立工程建设项目“一窗受理”综合服务窗口,推行并联审批和联合验收制度,将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优化至4个审批阶段4个环节,报建时间由120日压缩至23个工作日,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。 深化“不动产登记+税务”改革,实现不动产转移登记所需费用线上缴纳,不动产转移登记所需费用可通过网上“一窗办事”平台、“一码缴纳”、电子税务局等渠道线上缴纳费用。持续推行不动产“带押过户”,采用“一次申请、合并审核、同步办结”模式,实现不动产登记和抵押贷款的有效衔接,累计办理不动产同行“带押过户”宗数96宗,涉及金额6444.52万元。 当好暖企纾困“服务员” 为企服务对直接拉动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博白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快递进村,实现了镇级电商站点全覆盖,行政村电商站点服务覆盖率70%,开通了9条村级快递配送线路,实现农村电商服务覆盖率100%。整合快递物流企业,建成了智能化快递分拨中心,采取“统仓共配”模式,年配送到村快递将近150万件,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400万元以上,有效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,市场经济活力得到充分释放。 打造“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、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”的人力资源服务新高地,完善企业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机制,组织50多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,落实28名专员深入企业,建立企业基本情况和岗位信息库,全面推行惠企援企政策落实“一站式”服务,保障企业用工需求。 △博白县玉商回归银企对接集中签约仪式 强化“政银企”合作对接工作,采用集中、企业分类及银企一对一等多种形式,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,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支持小微企业,成功举行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8次,通过召开对接会、推送融资需求、银行主动上门对接等方式提升服务质效,实现企业融资55.52亿元。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,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。博白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抓紧抓实,主动联系企业、服务企业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,全力推动我县营商环境不断地提质增效。 |